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知名专家、院士出席 中国制氢与氢能源产业大会3月16日济南召开

作者:森林 2022-03-01 12:09:40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燃料电池与氢能源汽车领域专家简介

氢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 衣宝廉

  衣宝廉院士主要从事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燃料电池与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燃料电池国家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国家863计划“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成员、燃料电池发动机责任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衣宝廉院士是中国现代燃料电池研究、应用及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奠定了中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动力系统走向应用的基石;他还热衷于中国电化学学科的发展,不仅把自己从事电化学科研的经验总结成著作,还尽可能地参加电化学的各项活动,积极推动电化学各个方面的进步,从争取国家立项论证到电化学界的各种学术会议,燃料电池的未来不停地奔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衣宝廉参加并领导了航天碱性燃料电池系统的研究;八十年代将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水溶液电解工业节能和电化学传感器;九十年代作为科技部"九五"攻关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燃料电池技术》的负责人组织领导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大连化物所与国内企业联合成立了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批量生产技术并开拓市场;“十五”期间与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和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一起,组织进行30~100kW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制。“十一五”期间主要进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电池衰减机理与对策研究。2019年4月25日,衣宝廉院士与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同合作,结合氢能装备具体的研究项目实施,为氢能领域培养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氢能装备专业技术人才。 截至2019年5月,衣宝廉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4篇,撰写出版了专著《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等。

氢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

  彭苏萍,1959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担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公共安全〉专题组副组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安全学会副会长,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等 ;2009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16年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氢能

  柴茂荣教授,1988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留学,1994年获日本九州大学理学&工学甲级博士学位。曾在通产省地球环境研究机构,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等工作。回国前任三井综合研究所副所长兼电池研究中心长,主持规划日本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空气电池等专项课题开发,并参加日本稀缺元素替代,二氧化碳固定化(CCU),以及发电厂,机动车尾气排放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的开发。回国后任国家电投集团氢能首席专家,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开展燃料电池和PEM电解水制氢催化剂,质子膜,钛基双极板,碳纤维扩散层,膜电极等基础材料,零部件的国产化开发和应用工作。开发成功的氢腾系列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大巴车成功应用于博鳌论坛和北京冬季奥运会接驳任务。开发成功的空冷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商飞合作的长距离大型无人机,应用于冬奥会电网巡线服务。柴茂荣教授是中国科协第10届全国代表,中国科学-材料科学杂志编委,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总工会能源化工矿山冶金学部大国工匠。

氢能

  谢光有博士,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东方电气集团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副理事长,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委会委员。主持或主研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省部级重大专项十余项,累计获政府科研经费支持超3000万元;获授权专利近40项。主持开发出具有先进的燃料电池关键部件膜电极,实现了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批量化生产制造,在交通领域中已装车应用超过千万公里;开发出高性能燃料电池堆系列产品,首批推广电堆产品单车运行已超过20万公里;开发出40-80kW等级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相继在公交车、城际客车及物流车等多种车型中实现批量应用。

氢能

  徐子春,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潍柴控股集团董事。历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设计工程师、部件研究所所长;山东潍柴进出口有限公司驻孟加拉国商务代表、驻伊拉克首席代表、驻苏丹首席代表(2003年)、副总经理;潍柴动力国际合作与产品发展部部长、潍柴北美代表处首席代表、潍柴法国博杜安公司董事长、山东重工印度有限公司总经理。

氢能

  余卓平,工学博士、同济大学教授,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2011计划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燃料电池汽车责任专家等。余卓平教授长期从事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在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汽车多源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及控制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氢能

  邵志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组组长,研究员。自1996年起一直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中的工程科学问题及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曾经作为专题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参加过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燃料电池技术”;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燃料电池技术”;国家863计划“百瓦级再生氢氧燃料电池”课题;香港工业署开发项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制备新方法研究”,欧共体第五框架项目“毛细管型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目前为国家“863”计划课题:“高性能、长寿命车用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膜电极技术”负责人。至今发表期刊论文70余篇,SCI文章5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5项;合著完成2章学术专著;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完成的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氢能

  欧阳洵博士,毕业于美国史提芬斯理工学院,获得化工材料专业博士,从事燃料电池研发经验21年,其中包括在著名的美国IdaTech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及产品经理5年;欧阳洵于2010年创立了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公司团队研发了五代氢璞碳复合板电堆及两代金属板电堆产品,产品主要参数国际领先,氢璞创能也成为国内最知名的具备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公司之一。欧阳洵拥有17项发明专利,10余篇国际论文,著书1章,也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标委会、中汽协燃料电池汽车标委会、北京市科委等多个权威机构受邀专家。

氢能

  陈海涛 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CEO 。2010年进入燃料电池行业,行业工作经验十年,八项 燃料电池相关专利。

0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