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舆情】聚焦汽车芯片产业,保障汽车供应链安全
蔓延五大洲212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给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巨大威胁,欧美成为疫情新的“震中”,会不会让刚刚复产的中国汽车产业重陷被动局面?
新能源汽车网[xnyauto]获悉,2020年4月18日,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第四期“2020汽车产业形势与政策高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会议主题聚焦汽车芯片产业发展,与会者围绕如何认识芯片在新一代汽车发展中的作用、汽车芯片应用的主要领域、疫情之后如何保证产业链稳定、如何在国内实现汽车芯片的设计及制造等议题展开讨论。
会议主持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借用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的话指出:以前,汽车供应链的生死门是发动机,今后可能是上游的芯片。如何保证供应链的安全,是政府和企业都极为关心的重要问题,需要各界协同共同促进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很弱小但市场需求增长快
“芯片定义汽车”这一说法已经为业内广泛接受,但芯片产业卡脖子技术多、进入门槛高、投入多、链条长、风险大,我国企业实力弱,对外依存度高,如何适应快速迭代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模式、新竞争环境,都是汽车和芯片产业急于了解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当前涉足汽车芯片企业的屈指可数,主要上市公司的规模相对国外芯片企业体量偏小,国内汽车领域芯片主要依赖进口,自主芯片在汽车内的占比极低。”华为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战略与业务部总监鲍海森说,“尤其在汽车核心控制领域,像动力控制、底盘、车身系统,自主芯片极度欠缺。主要在信息、娱乐、导航系统方面有些产品应用。”
作为汽车领域的探索者,上海海思对汽车芯片领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据其估计,去年全球汽车芯片产业大概有3000多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中国市场约占1/3多,目前这个市场上几乎都是国外企业,中国企业很少。但他看好这个行业,他认为:汽车芯片相对于传统消费类芯片,具有市场份额非常稳定、产品规模、销量随汽车智能化程度和汽车市场销量稳步增长的优势,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2%左右,尤其随着汽车新四化趋势,为自主芯片带来新的切入机遇。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于鑫,对此持同样的看法:随着智能驾驶与电动化渗透率的提高,全球汽车市场对芯片的需求迅猛增长。就像博世汽车电子公司执行副总裁延斯?克努特?法布罗夫斯基(JensKnutFabrowsky)在2019CES展上表示,“汽车上的传感器会越来越多。你越想让汽车自动化,你需要的传感器就越多。”芯片驱动零部件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停车支持系统、雷达功能、车道保持技术、速度检测和增强现实技术等。他预测,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个数字将会翻一番,甚至可能翻三倍。
世界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链冲击引发忧虑
新冠肺炎疫情对欧美日汽车产业的冲击还没看到转折点,日韩欧美大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停产,对整个汽车产业链包括芯片产业链形成了持续冲击。
于鑫说,虽然博世能够自产一些特殊芯片,但还需要大量从外面采购。芯片生产有两道主要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晶圆制造,生产地主要在发达国家。第二道工序是封装,生产地在东南亚的比较多,如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现在这些工厂都关闭了,能不能保证5、6月份汽车电子元器件供应还是未知数。他说“所以,现在博世最头疼的还是这些地区芯片的供应”。
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时帅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降幅可能达到8—12%,欧洲、美国汽车市场的降幅可能达到20%。他认为,虽然中国的疫情控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由于汽车产业链比较长,高度依赖进口的车载芯片产业可能会受到影响。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郭淑英指出:我国汽车芯片百分之七八十依赖进口,一旦出现断链情况,电动汽车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我国车用芯片发展面临的多重难题
我国车用芯片产业的弱点是入门晚、企业少、规模小、技术实力弱,并且各自为战、尚未形成合力。疫情倒逼下,我国汽车芯片产业本土化迫在眉睫。但目前无论是自主发展还是实行国际化,都面临多重难题。
1、产业规模化与国际化难并存
时帅指出,一块车规级芯片需要卖到300万片以上,企业才能达到盈亏平衡,从中国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和整个中国智能汽车的销量看,短期内,芯片企业还不能在国内实现300万片的份额。中国仅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车载芯片是不够的,应该考虑国际化问题。
由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品出口的限制,迫使更多企业转向欧洲,但是欧洲也在发生变化。据他介绍,欧洲正在推动数字自主战略,其中包括软件、芯片这样的核心技术能力,希望以此争夺在全球的话语权。他提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产业因素,还要考虑政治、经济的大环境问题。
2、产业本土化的紧迫性与困难并存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郭淑英指出,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的发展,对汽车芯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性能提高了要求,对能耗和环境适应性、电池兼容性也提出了高要求,而且还对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开发、体系开发的外部环境也提出了要求。
郭淑英告诉与会者,前几年中兴事件发生时,中车就开始布局应对,所以现在国外疫情对中车产品的应用影响不大。但是,整个汽车电子行业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度非常高,整个BOM大概80%以上要靠进口,并且在原材料和功率半导体生态制造设备方面依然还要进口。“加快国产化替代,是汽车芯片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她说。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汪玉提示了汽车芯片产业链条中不容忽视的工具链问题:我国芯片行业应用较多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也面临着断供危险。EDA这项技术长期以来被美国垄断,如果美国停止供应,仅靠中国EDA公司的供应,可能无法支撑起全产业芯片设计的需要。
除此以外,汪玉教授提示,从产业链角度,除了原材料之外,我国在系统软件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目前,我国还没有国产化的软件平台,系统软件其实是非常关键的。
车用芯片的研发生产模式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汽车芯片的重要市场。过去几年里,业界已形成多种商业模式。
1、自主研发模式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告诉与会者,特斯拉自创办之初一直致力于发展ADAS(辅助驾驶)技术,并希望最终实现车辆完全自动驾驶功能。2014年,特斯拉第一款量产车型ModelS上即搭载了包含车载芯片的ADAS组件,后不断迭代升级。为什么要自己开发芯片?陶琳解释说,为了满足处理海量真实数据处理的巨大需求,同时实现较低的功耗和经济性的硬件成本,特斯拉进行了自行芯片研发,从而更加能精准满足特斯拉对于车辆功能的设计及优化。
2、混合研发模式
博世是一家能够自己开发芯片的企业。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于鑫介绍,博世生产的主要是自用的特殊芯片,应用在如安全气囊系统、驾驶员辅助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以及车载通讯系统和交流发电机电子元器件等。但还是需要大量从外面采购。
3、依托生态的新协作模式
清华大学汪玉教授指出,造芯片应该是定义芯片的过程,一定要找到应用领域,并在该领域内完成芯片的定义和研发。因此,车厂应该和芯片企业紧密合作,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李星宇指出,汽车进入到智能化时代,真正处于主导地位的技术是芯片和软件,它们使供应链从过去的塔状垂直结构变成了环状扁平化沟通结构,这种变革加速了汽车在智能化时代的进化速度,汽车业必须适应这种全新要求,建立更加开放融合的合作生态,进化速度的快慢,是企业在变革期最重要的决胜因素。
ARM中国汽车市场负责人舒杰指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供应链从线性走向跨界、融合、集成,由此催生出新的合作模式和增长机会。做芯片离不开整个生态,在汽车电子或者汽车半导体生态里,不仅仅需要芯片玩家,还需要软件玩家,包含中间件、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提供商、以及国内不同算法的提供商。
RoboSense(速腾聚创)合伙人兼研发副总裁筱原磊磊指出,近两年,芯片产业的结构生态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原来的很多Tier2或者Tier3的供应商,将芯片、算法和传感器整合,越过Tier1直接开始和车厂合作,并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个趋势下,怎么与车企协作,推进芯片的正向研发,打通产业链、形成产业标准,加快产品测试、应用的时效性,是需要通过完善产业生态来实现的。
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事业部技术负责人吴开风介绍,英飞凌组织架构上有一个OBD部门,是专门对整车厂的。原来英飞凌作为Tier2主要和Tier1合作,近几年很大的转型在于明显加强了和整车厂的互动。
发展本土芯片产业的建议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日韩欧美汽车产业的冲击还没看到转折点,大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停产,对整个汽车产业链包括芯片产业形成了持续冲击。受疫情对供应链安全的影响,“零部件本土化”已成为各国汽车产业链格局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行业普遍认为,疫情过后,以自动驾驶为特长的智能汽车将得到快速发展。与会嘉宾共同认为,考虑到智能汽车在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地位,以及本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几年将是我国车用芯片产业发展的宝贵窗口期。
李星宇表示,车载AI芯片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无论从技术难度、经济规模、还是战略影响来看,车载AI芯片都是当今硬科技的关键领域,将引领芯片行业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浪潮,这个领域国产芯片产业必须有所作为。
对此,各位专家、企业代表提出了许多产业发展建议。概括起来包括:
1、政府牵头制定保证汽车芯片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相关标准,创造适合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鼓励相关行业进入汽车芯片领域,规划从原材料到母机、芯片到系统的完整芯片产业体系架构,促进产业有序发展;
3、建立芯片供应商与主机厂、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聚合力量,攻关开发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
4、继续扩大开放,鼓励外企把包括晶圆生产、封装、测试等产线转移到中国,避免今后意外事件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5、利用当前许多国外院所、企业大规模减员裁员时机,吸引海外人才来中国;
6、建立组建产业联盟,围绕行业不断进行交流、研讨,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本期参会嘉宾名单: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汪玉,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郭淑英,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ADI中国区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经理许智斌,新岸线集团技术副总裁张师群,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事业部技术负责人吴开风,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李星宇,RoboSense(速腾聚创)合伙人兼研发副总裁筱原磊磊,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部总监鲍海森,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于鑫,ARM中国汽车市场负责人舒杰,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时帅等。(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
原创 高颜值,长续航,再搭激光雷达:AION RT展A+王者实力
埃安第二款全球车AION RT带着给力的价格和超高的性价比而来,预售价11 98-16 98万元,新车共推出4个版本供用户选择
14小时前 -
原创 卷就一个字,进入白热化!新款智己LS6权益价21.69万元起
2024年9月26日,上汽集团智己品牌旗下新款中大型SUV智己LS6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21 69-27 99万元,共提供5款配置车型。作为改款车型,新车在智能化方面进一步提升,搭载灵蜥数字底盘,同时也针对设计和智驾方面进行了优化,进一步强化该车的综合实力。
16小时前 -
11.98-16.98万!A+王者AION RT预售
9月26日,埃安第二款全球车AION RT在广州开启预售,共推出520智享版、650智豪版、520激光雷达版、650激光雷达版等4个版本,预售价11 98-16 98万元。
17小时前 -
首家电驱动越野车型技术验证!北汽BJ60雷霆通过NESTA
近日,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BJ60雷霆(BJ2030V60MSHEV)参加新能源汽车六维电安全技术标准(NESTA)验证。充电安全、电磁安全、功能安全、高压安全、电池安全、消防安全等验证项目全部达标,并取得认证证书。
17小时前 -
上市权益价21.69万元起 全新智己LS6正式上市
9月26日,“超级爆品”全新智己LS6正式上市。全新智己LS6,是同级第一台拥有“数字底盘”和“四轮转向”的SUV,科技赋能“超百万底盘质感”;它也是行业第一台开起来像轿车般灵动的中大型SUV,让用户不必为选择SUV或轿车而纠结;它还是兼备三种全松弛模式的“全躺车”,一台全家抢着开、都爱坐的智能SUV。
18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