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网欢迎您!

新能源汽车股比限制涉嫌贸易保护

作者:佚名 2011-05-16 11:13:28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修订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外资在华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股比不得超过50%。这是国家首次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合资股比做出明确规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这是国家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不能轻易放弃。”

  外资零部件兵临城下

  在热闹非凡的上海车展上,博世、电装、德尔福、大陆等跨国零部件巨头争先恐后展示他们的最新零部件技术。外资零部件企业对零部件产业的垄断也让国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担忧与日俱增。相关资料显示,去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大多是美日欧等国的企业,邻邦韩国也占有四席,中国虽然是全球汽车第一大市场,却无一家入围。

  据了解,以前的国家政策对于整车进入中国市场有不得过50%的股比限制,而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却没多少限制。中国入世后,国内市场进一步放开,原来制约外商投资的国产化、技术转让衡等限制已经消除,后来包括对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汽车零部件项目都允许外商合资、独资。

  外资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期为了减少市场风险而采取一些合资措施,后来在了解中国市场特点后,也逐步以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包括米其林、博世、德尔福、伟世通等外资零部件企业都在华建立合资或者独资的企业,目前这些独资或者合资企业虽不到百家,却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份额,并进一步蚕食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据了解,外资巨头近几年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且更多以独资形式出现,以保持核心技术的垄断地位。

  据国家信息中心2009年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显示,在汽油机电控系统领域,国内产量排名前四位的企业为联电(博世合资公司)、电装、西门子VDO和德尔福万源,均有外资背景,其产量占国内汽油机电控系统总产量的80%,其中联电的市场份额占到40%,而本土企业不足1%。

  股比限制之争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发改委现在对中国市场提出50%的股比限制。是否就意味着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部件企业需在股权上作出相应调整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零部件企业高管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由于很多外国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独资或合资不是按50%的股比来投资建设的,这就需要他们在股比结构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股权结构达不到50%的标准,外资零部件企业很可能拿不到中国市场的合同。”目前,包括博世和德尔福在内的零部件巨头都在密切关注这一政策的后续动向。

  付于武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落后就是零部件产业的落后,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颁布这一政策,就是对外资公司作出适当的约束。中国新能源零部件企业需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有车企认为国家50%的股比设限很有必要,否则将对中国本土诞生的脆弱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产生毁灭性打击;在华合资车企则认为,这一政策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的运营效率,不利于市场化竞争,是贸易保护;而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车企则认为,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取消股比限制才有利于汽车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成长。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是不利于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投放最新技术,致跨国公司逐步降低在华投资力度;其二,原先合资企业中的关键技术和新产品投放,亦会开始保守,甚至有限度地退出中国市场。

  汽车分析专家贾新光则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弱势状态不是因为以前的股比开放造成的,而是国内汽车产业长期“重整车、轻零部件”的恶果。现在的重视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现状,也许国内整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已说明问题。

  中国汽车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已证明,合资并不能换来技术,不管是用市场、股比,还是自主品牌来交换。

  如同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电机责任专家贡俊所言,在包括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中国的相关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不需要外资巨头的技术转让。

  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则指出:国家发改委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股比控制现在还是卡得很死。但这个规定也不是“万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上中国几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一政策未来可能会改变。

0
试驾、服务、优惠购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